當官做領導,手中握有一定的權(quán)力,因此在錢財、名利問題上犯錯誤的可能性總會比一般人大。如果平時不刻意“慎獨”,不注意防范“找上門來”的錯誤,老是懷著僥幸心理去為不可為之事,非栽跟斗不可。
——習近平:《擺脫貧困》之《從政雜談》(一九九○年三月)
謹慎是一條重要的為政之道。古人云,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對于共產(chǎn)黨人來說,謹慎是一種責任心,用權(quán)時要如臨如履,小心翼翼;是一種作風,要多做少說,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一種能力,要見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是一種品格,要慎權(quán)慎獨,自警自勵。保持謹慎,決不是因循守舊,謹小慎微,而是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謹言細致,慎終如始。
——2003年7月10日,習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作報告時的插話
“小事當慎,小節(jié)當拘”,確是對領導干部的金玉良言。每個領導干部都應慎獨慎微,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自身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自覺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學習、境界升于自省、名節(jié)源于修養(yǎng)、腐敗止于正氣的道理,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員的本色。
——習近平:《之江新語》之《小事小節(jié)是一面鏡子》(二○○四年三月二十日)
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確選擇個人愛好,慎重對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講操守,重品行,時刻檢點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
——習近平:《之江新語》之《生活情趣非小事》(二○○七年二月十二日)
要時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講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潔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養(yǎng)德,增強防腐拒變的“免疫力”。
——習近平:《之江新語》之《追求“慎獨”的高境界》(二○○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作為黨的干部,必須永不動搖信仰,做到坦蕩做人、謹慎用權(quán),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習近平在河北參加省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的講話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quán)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
——2014年1月14日,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對腐敗分子,發(fā)現(xiàn)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馬上治,發(fā)現(xiàn)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yǎng)癰遺患!耙娚迫绮患,見不善如探湯!鳖I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
——2014年1月14日,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
——2014年3月9日,習近平在參加全國人大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強調(diào)
對一切腐蝕誘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獨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漸。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在調(diào)研指導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diào)
要正確行使權(quán)力,依法用權(quán)、秉公用權(quán)、廉潔用權(quán),做到法定職權(quán)必須為,法無授權(quán)不可為,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處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關(guān)系。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的講話
講規(guī)矩是對黨員、干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干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
各級黨組織要把嚴守紀律、嚴明規(guī)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努力在全黨營造守紀律、講規(guī)矩的氛圍。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牢固樹立紀律和規(guī)矩意識,在守紀律、講規(guī)矩上作表率。各級黨委要加強監(jiān)督檢查,對不守紀律的行為要嚴肅處理。
——2015年1月13日,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詩經(jīng)》中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就是說官當?shù)迷酱,就越要謹慎,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2016年1月12日,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